精心设计高品质施工 中建一局总承包公司西南分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牵动国人的心,中国建筑在支援抗震救灾的同时,积极响应号召,向灾区捐款2000万元,全力支援灾区救助和灾后重建。在距离泸定县直线距离200多公里外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牵动国人的心,中国建筑在支援抗震救灾的同时,积极响应号召,向灾区捐款2000万元,全力支援灾区救助和灾后重建。在距离泸定县直线距离200多公里外的西昌,2022年8月刚通过竣工验收的由中建西南院设计、中建一局总承包公司西南分公司承建的川投西昌医院,以岿然不动的姿态稳稳通过此次地震的考验。
川投西昌医院项目距离四川安宁河地震断裂带极近,属于9度高烈度设防区、可建乙类高层建筑区域,其结构设计属于超A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
项目经理杜飞说,地震烈度在7度以上就是高烈度地震,地震烈度达9度时,地面将遭到严重破坏,出现普遍性房倒屋塌,铁路铁轨都会扭曲变形。
本文转自:中国日报网
中建一局总承包公司西南分公司川投西昌医院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首府西昌市,西昌曾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还是红军长征史上重大事件之一“彝海结盟”的发生地,更拥有可以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川投西昌医院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国企入凉”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全国最大减隔震医疗建筑,将打造成为集“智慧医疗+康养”模式于一体的国家级康养基地。
在设计阶段,项目利用BIM技术模拟医院的地震作用力,根据烈度不同进行详细分析。BIM模拟计算地震作用力,分别获得了重要的减震系数、反应谱分析系数。在多种组合结构形式的反复对比实验后,项目团队最终决定采用基础隔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并综合设置隔震层铅芯隔震橡胶、粘滞阻尼器、上部结构BRB屈曲约束支撑、核心筒型钢劲性柱和钢板剪力墙等多项减隔震措施。一系列减隔震“组合拳”,为这个全国最大减隔震医疗建筑织密了“抗震安全网”。
川投西昌医院的投用,强力提升了西昌市乃至凉山州的医疗救治水平,极大缓解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也将开启凉山州“医养一体”模式,真正实现“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理念。医院运营后,还可以为属地超过3000人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国内外高端医疗人才聚集西昌,助力西昌和整个凉山州高质量发展。(图片由刘恒池授权使用)
为了将实验中获得的重要抗震理论数据最大程度应用于推进医院高效建造,针对医院所在的特殊地质情况,项目团队采用工程基础整体隔震建造方式,隔震层处于医院整体工程的下部,在隔震层设置517个超大直径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和80个水平速度型粘滞阻尼器。
精研设计多维立体织密“抗震安全网”
这座精益智造的抗震医院在高品质竣工交付的背后,是中建的建设者们耗时37个月,克服疫情、季节性灾害天气、资源供给匮乏以及地质结构复杂等诸多困难,为西南大地打造了一座集医疗、教学、培训、科研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建蓝”惊艳了西昌这座举世闻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
隔震阻震助力川西群众“病有所医”
项目总工程师曹波说:“从BIM技术模拟受力分析可以直观看出,在罕见的地震破坏力作用下,采用非隔震建筑结构形式,建筑会遭受整体倒塌式的破坏,而采用减隔震结构形式在同样等级的地震力模拟作用下,未见损伤或有较小损伤,这充分说明了基于BIM技术的减隔震设计,不仅是项目一大亮点,也是建筑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保障。”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和粘滞阻尼器,这两大“定楼神器”的应用为最大程度助力医院实现“地动,楼不动”,极大保障了楼体的正常使用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经验算,在达到结构荷载要求的同时,可以满足9度抗震设防烈度的需求。
文章来源:《工程建设与设计》 网址: http://www.gcjsysj.cn/zonghexinwen/2022/0927/2354.html